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精品课程

作者: 时间:2021-05-07 点击数:

《健康管理学》课程简介

健康管理是当前“大健康”时代需大力发展的重要学科。进入21世纪,健康已成为全球,特别是我国全面社会建设的主题词和关键词。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被确立为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从治病为中心转变、扩展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健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健康管理旨在通过唤醒并强化健康意识,使大众意识到自身才是拥有并支配健康的主体,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全方位健康管理是实现大健康的重要基础。

健康管理是应对慢性病防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策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引起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根据《柳叶刀》杂志201811月发布的201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GBD)数据,2017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倡导“关口前移”和“健康优先”的健康管理是积极应对大健康重大需求,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科学、有效策略,也是全球卫生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

健康管理基于现代健康理念,以生物、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为基础,在现代医学模式及中医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医学和管理学知识,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管理,提供连续服务的行为活动及过程,达到以最小的成本预防与控制疾病,提高人群生存质量。近年来,在党和政府一系列支持发展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政策规划的主导下,在全国健康管理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健康管理发展迅速。目前,健康管理已发展成为现代医学新学科与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医药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同时,也存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培训体系的专业性、标准化水平亟待提高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与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应用型学科,其在各国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大多先于理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基于健康管理学的学科及发展特点,旨在梳理健康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的知识框架与体系,为后续专业的学习与个人的深造打下基础。一是通过篇章结构的梳理,为本专业学生建立清晰的理论体系、基础体系和实践体系;二是注重国内对慢性病、老年人和社区健康管理的需求,着重增加常见慢性病病种及相关健康管理操作的具体内容;三是注重传承我国传统医学文化,发挥中医药在健康管理的特色和优势。

健康管理学课程分为三篇共十三章,包括理论篇、应用篇和慢性病管理篇三大模块。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阐述健康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策略,第三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健康管理相关基础知识,为理论篇。第六章至第八章主要介绍中医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不同生命周期与不同社区下的健康管理基础应用,为应用篇。在第九章至第十三章慢性病管理篇中,根据疾病谱的变化特点,全面收纳了当今社会发病率高、适合健康管理调控的常见慢性病,并着重制订个性化和量化的指导方案。

《流行病学》课程简介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制定、评价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其研究范畴涉及传染病、非传染病、意外伤害乃至其他一切健康相关问题,被公认为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研究的方法学基石;在各种临床医学实践、确定最佳疾病诊治方法、甄别疾病危险因素以及循证医学实践等方面,流行病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主要应用领域;逐步树立从群体的角度去认识疾病现象,探讨疾病的原因以及从群体的角度进行防控疾病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培养学生用流行病学的思维和视角来分析和处理健康与卫生问题。

通过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现场和科研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学习,课堂讨论,以及相关实验的具体实践操作,来提高他们的各项技能,如研究设计与实施、调查问卷设计与使用、测量工具的使用、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人际交流与沟通、语言表达等综合技能,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探索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流行病学》是赣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的核心课程,其授课内容不断更新完善,坚持与时俱进,紧跟国际流行病学发展动态。目前本课程主要覆盖了预防医学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为加强学生宏观思维,群体预防观点以及医学科研及实践方法学的重要课程。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简介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中一门重要课程,它包括两门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营养、食品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充分认识本学科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为改善人民营养状况,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增进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课程中营养学的内容包括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消化吸收代谢、营养学评价、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等营养学基础知识;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及膳食特点;膳食营养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社区居民营养调查与监测方法以及营养教育等。

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各类食品的微生物、化学、放射性污染及预防措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卫生管理与常用食品添加剂介绍;各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等。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简介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也是整个预防医学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线下线上学习及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观念,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其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职业卫生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开展职业卫生检查与监督及职业病防治的工作能力,并对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具备职业卫生领域内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由职业卫生学和职业医学融合而成的交叉学科,前者要求学生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职业人群健康损害,后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早期检测、诊断、治疗,促使职业病患者尽早康复。该课程的教学既要联系职业环境的采样、监测又要联系职业人群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预防医学其他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毒理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环境卫生学等)解决职业卫生领域内的实际问题,并紧密联系临床医学,尤其是内科学,对职业性疾患从源头进行管控,做好职业性疾患的防控工作,促进职业人群健康。

《卫生统计学》课程简介

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药卫生等领域实际,研究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解释和呈现,是医药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门方法学科。它是本科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基础主干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综合的统计分析能力和正确的统计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医学科研与实践素养、助力于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着重讲解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使学生掌握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和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能够根据研究目的、资料特点等情况合理选择统计方法,并利用SPSS软件对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正确报告和解释分析结果。

课程理论授课与实验授课的教学时间均衡分配,构建了完整的线下和线上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涵盖了统计设计与统计分析这两大统计工作步骤,覆盖了目前常用的、经典的统计分析方法,既包括定量资料的分析,也包括了定性资料的分析,既有基本统计方法,也有高级统计方法。

《卫生事业管理学》 课程简介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的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等。卫生事业管理学来源于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进而又对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学习卫生事业管理学可以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增进科学性和预见性。

该课程重点介绍我国卫生事业组织体系、资源分配及流向、卫生计划和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等。主要内容包括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方法、卫生规划、卫生组织、卫生政策、卫生筹资、卫生支付、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健康保障制度及卫生改革与发展等。该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PBL教学等方式进行。在课堂内容讲授时,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以启迪学生思维并提高学习效果。

该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所使用教材:《卫生事业管理学》,梁万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8月第4版。

《环境卫生学》课程简介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学科,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历史,系统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在防治环境污染、预防疾病等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展环境卫生工作。

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土壤卫生、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环境污染性疾病、居住与办公场所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城乡规划卫生学、环境质量评价、家用化学品卫生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等。

版权所有@33005357cc拉斯维加斯优惠大厅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      邮编:341000   请使用IE8、Chrome以及144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